中国用户在数字内容浏览中普遍遵循“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阅读视线流习惯,这一认知惯性源于传统文本阅读的长期熏陶。在智能小程序的信息架构与视觉排版中,需将核心内容、关键入口及用户最关注的信息优先布局在屏幕左上侧区域,以符合用户视线移动的自然路径,降低信息获取的认知负荷,确保用户在首次接触页面时能快速捕捉重点。
针对需要深度理解、沉浸式阅读的内容模块,如文章详情、产品说明等,应构建Z型视线流模式。具体而言,文本内容从左侧起始边界向右水平延伸完成一行阅读后,视线自然下移至下一行左侧,重复此水平移动与垂直下移的循环过程,形成连贯的Z型轨迹。为强化该视线流,可通过设置合理的行间距(建议1.5-1.8倍行高)、段落留白及居中对齐的标题,确保用户视线在水平移动后能准确定位至下一行起始位置,避免因排版密集导致视线跳跃,保障深度阅读的流畅性。
针对以快速获取关键信息为目的的浏览场景,如资讯列表、商品卡片等,宜采用锯齿型视线流设计。用户视线从上至下垂直扫描标题、标签等高优先级元素,当发现感兴趣的内容时,视线从左向右水平移动阅读详情描述。此模式下,可通过加粗标题、图标引导、左对齐文本等方式强化垂直扫描时的信息识别效率,同时控制详情文本长度,确保用户在横向移动时能快速完成信息获取,实现高效浏览。
需特别注意的是,传统中文竖向排版虽在特定文化场景中具有艺术价值,但在长文本阅读场景下,其视线移动路径较长(需频繁上下移动),易造成视觉疲劳,阅读效率显著低于横向排版。因此,除书法展示、诗词赏析等特殊文化内容外,小程序内的文本内容应优先采用横向排版,确保信息传递的高效性。排版设计中应严格避免横竖排版混用的方式,例如同一页面内部分区域横向排版、部分区域竖向排版。这种混用会导致用户视线路径零碎、方向混乱,增加认知解码成本,严重影响阅读连贯性,不符合用户对数字内容的阅读习惯,需坚决杜绝。
在字体呈现层面,当用户手机系统未设置自定义字体时,百度智能小程序将遵循既定的字体响应优先级确保文本正常显示。开发者可在小程序默认字体库基础上,通过添加自定义字体库实现品牌字体或特殊场景字体的应用。具体而言,若开发者指定使用自定义字体(如“楷体”),当用户终端设备支持该字体时,将优先展示自定义字体;若用户终端无此字体,则按预设优先级依次切换至备用字体,直至系统默认字体——iOS平台为“苹方-简”,安卓平台为“Droid Sans”,确保字体加载的容错性与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字号设计是建立页面信息层级的核心手段,需通过不同字号区分主次信息,同时为保障整体页面可读性,单个模块内的字号种类建议不超过3种。智能小程序提供多档基础字号用于布局适配,开发者应根据内容场景选择合适字号:常规阅读文本建议采用17pt及以上字号,确保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可点击的文本按钮、标签等交互元素建议采用12pt及以上字号,兼顾可点击性与视觉识别度。字号选择还需结合屏幕尺寸适配原则,在高清屏幕上适当增大字号,保证不同设备下的阅读清晰度。
文本颜色的应用需基于信息层级与使用场景进行规范定义,以构建清晰的视觉引导体系。核心信息可采用黑色(#000000),次要信息使用深灰色(#333333),辅助信息适用中灰色(#999999),附属信息则采用浅灰色(#CCCCCC)。在功能场景中,蓝色(#1890FF)常用于文字链接或表达操作完成状态,传递引导性与正向反馈;红色(#FF4D4F)则适用于警告、错误等需用户立即注意的场景,通过高对比度强化警示效果。颜色应用需确保与背景的对比度符合无障碍标准,避免低对比度导致的阅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