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8日,Google通过官方博客正式宣布启动“产品评论更新”(Product Reviews Update),此次算法更新自当日上线,至4月22日基本完成部署,目前仅影响英文搜索结果。这一更新标志着Google在内容质量治理领域的进一步深化,针对长期以来被搜索引擎忽视的低质量产品评论内容开辟了新的优化战场,对电商网站、测评类平台等垂直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国内从事购物、产品类网站优化的从业者需密切关注其动态。
产品评论更新,核心在于提升搜索结果中产品评论内容的深度与价值。在当前电商生态中,“下单前查看评论”已成为用户消费决策的标准流程,真实、有用的产品评论不仅能够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也是搜索引擎为购物、产品类查询优先提供的内容类型。然而,部分产品评论存在内容同质化、缺乏实质性分析等问题,甚至存在为推广佣金而生的“简单总结型”内容——此类内容虽篇幅较长、关键词匹配度高,但实际并未提供用户所需的决策参考。对此,Google明确表示,此次更新旨在优先展示“深度研究性质的产品评论”,而非“简单罗列多个产品信息”的内容。
Google对“高质量产品评论”的界定可概括为三个关键维度:
1. 有见地的分析:需超越产品基础描述,对性能、体验、适用场景等维度进行深度解读,提供独到视角;
2. 原创研究:基于实际测试、数据对比或一手调研,而非整合其他来源的公开信息;
3. 专业或爱好者视角:内容创作者需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或深度使用经验,确保分析的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特别说明此次更新并非“核心算法更新”,而是针对产品评论垂直领域的专项优化,但其对搜索结果排名的影响幅度已接近核心算法波动,凸显了Google对内容质量把控的严格程度。
本次更新的直接“打击对象”是以“10大最佳产品”“202X年XX类产品推荐”为典型代表的页面。这类页面通常通过以下方式生产内容:抓取电商平台热销产品的描述信息,经简单改写后堆砌,并嵌入大量联盟营销链接。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SEO流量获取佣金,而非为用户提供真实价值。第三方工具SEMRush的数据显示,此类网站在更新后自然搜索流量普遍出现6%-7%的单日跌幅,印证了算法更新的精准性。
部分依赖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电商网站也受到波及。大量如“不错”“配送快”等缺乏实质内容的用户评论,因无法满足“深度分析”要求,导致相关页面排名下滑。这提示行业:评论质量的核心并非字数多少或是否“原创”,而在于信息密度与决策参考价值。
面对算法冲击,被影响网站的修复需跳出“单页修改”的局限,转向系统性内容升级。Google官方建议从以下维度优化产品评论:
- 专业背书:展示作者对产品领域的专业知识,如行业经验、测试方法论等;
- 差异化分析:对比竞品性能,明确目标产品的独特优势与适用场景;
- 数据支撑:通过具体参数(如续航时间、处理速度)量化产品表现;
- 场景化解读:结合用户实际使用场景,分析产品在不同需求下的表现差异;
- 演进视角:追溯产品迭代历程,说明改进方向与用户痛点的解决逻辑。
这些要求意味着,高质量产品评论的产出需以深度调研和专业分析为基础,而非简单的信息整合。对于网站而言,需重构整个产品评论内容生态,通过建立专业创作团队、优化内容审核机制等方式,确保评论内容符合Google的“价值优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