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博客更新,已悄然过去整整一年时光。为避免“SEO每天一贴”演变为“多年一贴”,恰逢周年之际,决定重新拾起键盘,与各位探讨这个深耕于数字营销领域的小话题。回望这一年,全球局势经历了诸多动荡,各类事件的发展走向尚未明晰,但其对世界格局、国家走向乃至个体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已毋庸置疑,大到令人感慨万千却又无从下笔,索性回归SEO的专业视角,聚焦一个看似微小却值得玩味的技术细节。
前不久,一位国内头部电商企业SEO部门负责人向我咨询了若干问题,其中关于搜索结果数量差异的疑问尤为引人深思,因其涉及Google搜索算法的底层逻辑,非一两语能阐明,故撰此文作系统解答,或可为同行从业者提供些许参考。
他的问题源于《SEO实战密码》中关于词频与密度的论述:当Google搜索“新加坡旅游”时,“新加坡”返回8520万结果,“旅游”返回3.42亿结果;但他实际查询时,“新加坡旅游”返回1.31亿结果,“新加坡旅游 -旅游”返回4360万结果,而“新加坡旅游 -新加坡”却返回0结果——为何排除“新加坡”后无结果?这显然与常规算法逻辑相悖。
经核实,其描述完全属实。书中引用的早期数据已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新加坡”当前结果数为2.18亿,“旅游”达8.02亿,数量级虽增长显著,但“旅游”因使用范围更广,结果数始终远高于“新加坡”的核心逻辑未变,这与搜索引擎对词汇通用性的基础判断相符。至于“新加坡旅游”的查询结果差异(1.31亿与9040万),可归因于地理位置、个性化推荐等算法变量的影响,数值波动在合理范围内。
多词组合查询时,搜索引擎默认采用“逻辑与”(AND)运算机制,即返回结果需同时包含查询中的所有关键词,因此结果数量必然小于或等于各关键词单独搜索结果的最小值。这一逻辑在“新加坡旅游 -新加坡”的查询中得到印证:理论上,该查询意为“包含‘新加坡’与‘旅游’的页面”减去“包含‘新加坡’的页面”,结果应为0,实际也确实如此。
然而,“新加坡旅游 -旅游”返回4360万结果的现象则打破了常规认知。按理,排除“旅游”后,剩余结果应仅为包含“新加坡”但不包含“旅游”的页面,数量应为0。为探究异常原因,上海网站优化公司深入分析页面内容后发现,返回结果中的“旅游”多为繁体“旅遊”。这揭示出一个关键机制:Google在处理查询词时,会对关键词进行繁体字、异体字乃至同义词的智能扩展,而排除指令“-”后的词则需严格匹配,不做扩展。因此,“-旅游”仅排除简体“旅游”,未排除繁体“旅遊”,最终结果实质等同于“新加坡旅遊”的查询量(当前4560万,与4360万高度吻合)。
进一步验证发现,“新加坡”本身无繁体/异体字形态,故“新加坡旅游 -新加坡”无法通过扩展获得结果;而“马来西亚”具备繁体“馬來西亞”,查询“马来西亚旅游 -马来西亚”时,返回结果多为繁体页面;同样无繁体字差异的“日本”,“日本旅游 -日本”查询结果确为0,印证了关键词是否具备繁体/异体字形态是影响排除指令结果的关键变量。
若需彻底排除“旅游”及其繁体形式,需明确指定“新加坡旅游 -旅遊 -旅游”,此时结果确为0(尽管Google仍会推送相关广告)。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双引号进行严格匹配查询,如“"新加坡旅游 -旅遊 -旅游"”时,双引号内的所有内容被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字符串,减号失去指令功能,仅作为普通标点,此时系统对“新加坡旅游 -旅遊 -旅游”进行同义词扩展,实际匹配的是包含“新加坡旅游”及其繁体、异体形式的页面,最终返回9条结果,均为页面中连续出现完整字符串“新加坡旅游 旅游旅游”的页面。
对比百度发现,其在处理同义词、异体字时更为宽泛,例如“新加坡旅游”可能包含“新加坡游玩”等近义词,而“新加坡旅游 -新加坡”虽非无结果,但仅返回600余条(多为英文页面),核心逻辑与Google相似,但细节处理存在差异。
这类对搜索算法细节的探究,虽未必直接转化为即时的SEO优化策略,却是理解搜索引擎技术内核、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训练,它促使上海网站优化公司跳出表面数据差异,深入探究算法背后的语言处理逻辑与指令匹配机制,为未来应对更复杂的搜索场景奠定认知基础。